喉咙“卡”食物?喝水总呛咳?认识改善吞咽困难的“球囊扩张技术”
吃饭喝水,本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。但对一些朋友来说,吞咽却成了一道“难关”——食物下不去、喝水总呛咳、甚至引发肺炎……这很可能是吞咽障碍在作祟。今天,我们就来科普一项在康复领域常用于改善吞咽困难的技术——球囊扩张技术。
什么是吞咽障碍?

吞咽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理过程,需要口腔、咽喉、食道等多部位肌肉和神经的完美协调。当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(如脑卒中、脑外伤、头颈部肿瘤术后、神经肌肉疾病等),就可能发生吞咽障碍。常见表现包括:饮水/流食易呛咳、吞咽费力、食物滞留感、反复肺炎、体重下降等。它不仅影响营养摄入,更可能导致脱水、吸入性肺炎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。
“堵点”在哪?
环咽肌失弛缓是关键难题

在众多吞咽障碍类型中,有一种常见且棘手的情况是环咽肌失弛缓。环咽肌是位于喉咙和食道交界处的一道“闸门”,正常情况下,吞咽时会自动松弛打开让食物通过。但当它因神经损伤等原因无法适时松弛或痉挛时,食物就会被“卡”在喉咙口,无法顺利进入食道。
球囊扩张技术
如何“疏通”这道关?

球囊扩张技术,就是针对环咽肌失弛缓等问题设计的一种物理性、非手术的康复治疗手段。其原理是将一根尺寸合适的球囊导管,经由鼻腔或口腔置入食道,确保其尖端完全越过环咽肌。随后,通过向球囊内分级注水使其膨胀,并对环咽肌进行间歇性牵拉。这一物理刺激旨在激活大脑与脑干的相关神经通路,从而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。
主要适应症: 明确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或开放不全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(如脑卒中后、脑外伤后、放射性损伤后等)。
治疗过程是怎样的?
1
评估
治疗前必须经过医生和专业言语治疗师(ST)的详细评估,明确吞咽障碍类型和程度,确认适合进行球囊扩张。
2
操作


患者通常取坐位或半卧位。治疗师会进行鼻腔表面麻醉以减轻不适。将导管经鼻插入食道,在影像学(如X光)或感觉引导下定位球囊至环咽肌处。逐步注水充盈球囊至预定大小,维持数秒后放水。此过程会重复多次,并根据患者耐受度和反应逐步增加球囊容积。
3
配合训练
扩张过程中及扩张后,患者需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特定的用力吞咽法、门德尔松手法等吞咽训练,强化治疗效果。
4
疗程
通常需要多次治疗(如每天1次或每周数次),一个疗程可能持续数周。具体方案因人而异。
注意事项
1
专业评估是前提
必须由专业医疗团队(医生、言语治疗师)进行全面评估,确认适应症后方可进行。并非所有吞咽障碍患者都适用此技术。
2
安全第一
操作需由经验丰富、经过专业培训的言语治疗师执行,严格无菌操作,密切监测患者反应(如疼痛、出血、心率血压变化等),确保安全。
3
可能出现的不适
治疗过程中可能有短暂的咽喉异物感、恶心、轻微疼痛或少量出血,通常可耐受并在停止操作后缓解。需及时向治疗师反馈感受。
4
禁忌症
食道结构异常(如憩室、严重狭窄、瘘管)、食道静脉曲张、近期食道手术或出血、严重心肺功能不全、无法配合者等不适合进行。
★温馨提示:
球囊扩张是改善特定生理结构障碍的工具,不能解决所有类型的吞咽问题。成功的吞咽康复离不开个体化的综合评估和治疗计划。
编辑:应佳莹
一审:阮奕梦
二审:陈伟
三审:李凯
上一篇:筑牢安全防线 | 宁波海曙顾连康复医院开展防暴应急演练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