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康复科普】康复治疗中常说的PT、OT、ST究竟是什么?

PT?OT?ST?
他们到底是什么?

当我们或家人朋友步入康复阶段,常常会听到几个英文缩写:PT、OT、ST。它们频繁出现在康复计划里,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具体指什么,又有什么区别。
今天,就让我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解开这三个“神秘代码”的面纱,了解它们如何从不同角度帮助我们“重建生活”。


PT:物理治疗
专注于“身体能动”





PT,全称物理治疗,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解决“大运动”问题的专家。它的核心目标是让人能够安全、独立地“动起来”,回归正常的坐、站、走等基本生活活动。
它主要管什么?

◎粗大运动:比如走路、跑步、上下楼梯、从椅子上站起来、保持平衡等。
◎肌肉力量与关节活动:增强肌肉力量,改善关节僵硬,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。
◎疼痛管理:通过物理因子(如热敷、冷敷、电疗等)和手法治疗,缓解肌肉、骨骼和关节的疼痛。
◎姿势矫正:改善不良的身体姿态,如圆肩、驼背等。
谁需要它?

◎脑卒中(中风)或脊髓损伤后出现偏瘫、行走困难的患者。
◎骨折、关节置换术后需要恢复关节功能和肌力的患者。
◎因腰颈椎病、关节炎等导致疼痛和活动受限的人群。
简单来说,PT治疗师关心的是:您能不能站稳?能不能坐起?能不能自己走路?肌肉有没有力气?

OT:作业治疗
专注于“生活能自理”





OT,全称作业治疗,这里的“作业”可不是指学生写的作业,而是指 “人们每天所要从事的活动、任务和角色” 。OT的核心目标是让人能够重返生活、重返社会。
它主要管什么?

◎日常生活活动:这是OT的核心,包括穿衣、吃饭、洗漱、如厕、洗澡等基本自理能力。
◎工作和生产性活动:帮助患者恢复或学习从事职业、家务劳动、学习等所需的能力。
◎休闲娱乐活动: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有益的休闲活动,如园艺、手工、参与社区活动等,提升生活质量。
◎环境改造与辅助器具:评估患者的生活环境,建议进行居家无障碍改造,并指导如何使用辅助器具(如轮椅、穿衣棒等)来弥补功能缺失。
谁需要它?

◎任何因伤病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,希望提高独立生活品质的人。
◎手部外伤、周围神经损伤后需要恢复手部精细功能的患者。
◎认知障碍患者,需要训练其解决问题的能力,以应对日常生活。
简单来说,OT治疗师关心的是:您能不能自己吃饭穿衣?能不能做一顿简单的饭菜?能不能重返工作岗位?

ST:言语治疗
专注于“口能言,咽能食”





ST,全称言语-语言治疗,它的工作范围不仅限于“说话”,还关乎非常重要的“吞咽”功能。它的核心目标是让人能够“说清楚”,并能“安全吃”。
它主要管什么?

◎言语障碍:包括发音不清、口吃、嗓音沙哑等。
◎语言障碍:包括听不懂别人的话(听力理解障碍),或心里明白但表达不出来(失语症)。
◎吞咽障碍:饮水呛咳、进食困难、食物残留等。这是ST工作中至关重要且关乎生命安全的一部分。
◎认知沟通:一些与注意力、记忆力、逻辑思维相关的沟通问题。
谁需要它?

◎脑部损伤(如脑卒中、脑外伤)后出现失语、构音障碍或吞咽困难的患者。
◎儿童语言发育迟缓、口部运动功能障碍者。
◎帕金森病、头颈部肿瘤等影响言语和吞咽功能的患者。
简单来说,ST治疗师关心的是:您能不能清晰地表达需求?能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?能不能安全地享受美食?

PT、OT、ST
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


举个例子
假设一个人因中风导致左侧肢体活动不便、说话不清、喝水呛咳。
PT 团队针对其左侧肢体偏瘫、行走不稳的问题,通过下肢肌力训练改善腿部力量,结合平衡训练预防跌倒,逐步帮患者实现独立行走;
OT 团队聚焦其 “想自己吃饭、穿衣” 的需求,指导用健侧手辅助患侧手扣纽扣、使用带魔术贴的改良衣物,同时调整餐桌高度、提供防滑餐垫,让患者重新掌握自主进食能力;
ST 团队针对其说话含糊(构音障碍)和进食呛咳(吞咽障碍),通过口舌运动训练改善发音清晰度,配合冰刺激咽喉部、调整食物为软食泥,帮患者脱离呛咳风险,恢复基本语言沟通。
PT、OT、ST三者相辅相成,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康复体系,分别从 “运动功能 - 生活自理 - 沟通吞咽” 三个核心维度切入,最终实现患者 “能走稳、能自理、能交流” 的综合康复目标,为回归家庭生活打下基础。
温馨提示:PT、OT、ST 的选择需基于专业评估。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类型、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,切勿自行模仿训练动作,以免延误恢复或造成损伤。
-END-
编辑:应佳莹
一审:阮奕梦
二审:陈伟
三审:李凯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